在江西樟树中医药博物馆的 “百年品牌展区”,一组跨越三个世纪的展品格外引人注目:玻璃展柜里鼎豪投资,1688 年熊长泰药号的铜药碾泛着包浆,旁边泛黄的家刻本上,“虔诚配合,庶不误人” 的祖训力透纸背;而展柜另一侧,几盒包装精致的鸡内金山楂、山药牡蛎固体饮料整齐陈列,配料表中的道地食材与古方一脉相承。
从重庆山城的传统药号,到如今药食同源领域的潜力品牌,熊长泰用 335 年的时光,在传承与创新中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。它的故事,不仅是一个老字号的坚守,更是中医药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缩影。
一、1688-1949:药号初创,以 “虔诚” 立命
公元 1688 年,康熙二十七年,一位熊姓樟帮药人背着装满阁皂山药材的行囊,从江西樟树出发,辗转千里抵达重庆。彼时的重庆,已是西南地区重要的药材集散地,江西帮、四川帮的药号鳞次栉比,但这位熊姓药人凭借樟帮独步天下的炮制技艺,在山城的巷陌间站稳了脚跟 ——“熊长泰药号” 就此挂牌营业。
药号开业当天,熊氏先人在门板上刻下两句承诺:“药不过樟树不灵”“虔诚配合,庶不误人”。这不是简单的宣传语,而是刻进品牌基因的准则。在那个没有现代检测技术的年代,熊长泰药号的老掌柜,用最朴素的方式守护品质:每一批从樟树运来的药材,都要亲自 “看、闻、摸、尝”,不合格的绝不入库;炮制药材时,哪怕是 “砂炒鸡内金”“蜜炙山楂” 这样繁琐的工序,也绝不省工减料。
展开剩余83%樟帮的炮制技艺,是熊长泰药号的 “立身之本”。这种后来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,讲究 “抖择、洗药、润药、切药” 十二字要诀。就拿处理葛根来说,要用 “伏水”(夏季储存的雨水)浸泡三日,期间每天翻动两次,确保葛根内外湿度均匀,切出的饮片 “片薄如纸,透光见纹”;处理陈皮时,要经过 “三蒸三晒”,蒸制用阁皂山泉水,晾晒用通风竹席,让陈皮的香气更浓郁、药性更温和。
药号里最受欢迎的,是专为孩童调制的 “消食散” 与为老人准备的 “固元膏”。“消食散” 用鸡内金、山楂、莲子配伍,研磨成粉,温水冲服,能缓解孩子积食腹胀;“固元膏” 以山药、牡蛎、黄芪慢火熬制,补气安神,很受老人青睐。老账本记载,清末民初时,重庆城里的世家大族,每月都会准时来药号采购,甚至有外地客商托人代购 —— 这份对品质的认可,让熊长泰在西南药界站稳了脚跟。
二、1949-2010:时代变迁,以 “坚守” 传家
1949 年后,随着公私合营浪潮的推进鼎豪投资,熊长泰药号并入当地医药公司,但熊氏传人从未放弃对祖业的坚守。第十代传人熊老师傅,偷偷将祖传的家刻本、铜药碾、竹制切药工具藏在阁楼里,闲暇时就翻看家刻本,回忆父亲传授的炮制技艺,生怕这些珍贵的传承在时代变迁中丢失。
“文革期间,红卫兵来搜家,我父亲把家刻本裹在棉袄里,谎称是旧棉袄,才保住了这份家底。” 第十一代传人熊军平回忆道,“小时候,我常看父亲在阁楼里摆弄铜药碾,他说‘这是熊家的根,不能丢’。”
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熊氏传人虽然不能再经营药号,却始终以 “民间中医” 的身份,用家传验方帮助邻里。邻居家孩子积食了,就用自家炮制的 “消食散” 帮忙调理;老人体虚了,就指导他们用山药、牡蛎熬粥 —— 这些免费的帮助,不仅让家传技艺得以实践,更让 “熊长泰” 的名字在邻里间口口相传。
2000 年后,随着中医药文化的复苏,熊军平开始思考:如何让老祖宗的智慧适应现代生活?他发现,现代家庭面临的健康问题,与百年前并无本质不同 —— 孩子积食、老人体虚、成人上火,但现代人生活节奏快,传统汤药熬煮麻烦、口感苦涩,很难被接受。“那时候就想,要是能把‘消食散’‘固元膏’变成方便饮用的产品,就能帮到更多人。” 这个想法,为熊长泰后来的转型埋下了种子。
三、2011-2020:古方新做,以 “创新” 破局
2011 年,熊军平创立江西仁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正式开启熊长泰的 “现代化转型”。他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整理祖传的家刻本 —— 那些泛黄的纸页上,记载着数十个药食同源验方,其中 “消食方”“固元方”“止咳方”,恰好能解决现代家庭的健康痛点。
但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最初,团队想将 “消食散” 直接制成粉末,但试饮反馈显示:孩子嫌口感酸涩,老人觉得难溶解。“我们意识到,单纯复制古方不行,必须结合现代需求优化。” 熊军平说。
于是,他带着家刻本走访江西中医药大学、台湾酵素专家张士行教授,开启 “古方新做” 的研发:
口感优化:针对孩子 “怕苦不喝” 的问题鼎豪投资,用樟帮 “蜜炙” 工艺缓和山楂酸味,加入天然麦芽糖醇调味;采用低温萃取技术去除鸡内金的腥味,让产品变成酸甜的固体饮料。
形态升级:将传统 “散剂”“膏剂”,升级为即冲即饮的固体饮料,采用独立小袋包装,每袋 10 克,刚好满足一次用量,方便携带与保存。
工艺革新:引入超微粉碎技术,将药材磨成 200 目的细粉,比传统饮片吸收率提高 3-5 倍;采用喷雾干燥技术,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,确保药效不流失。
2018 年,熊长泰首款现代化产品 —— 鸡内金山楂固体饮料正式上市。这款源自 “消食方” 的产品,一上市就赢得了家长的认可。南昌宝妈刘女士的儿子,以前总因积食哭闹,喝了这款饮料一周后,腹胀好了,也愿意吃饭了:“冲调后是淡淡的酸甜味,孩子以为是果汁,主动要着喝,比喂中药省心多了。”
随后,山药牡蛎、甘草桔梗、蒲公英金银花等产品陆续推出,覆盖了从孩子到老人的全家庭需求。2019 年,熊长泰药食同源系列销售额突破千万,在江西、重庆等地积累了大量忠实用户 —— 这个沉睡多年的百年品牌,终于在药食同源领域重新焕发生机。
四、2021 - 至今:全链升级,以 “潜力” 领航
2021 年后,随着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,药食同源市场迎来爆发期。熊长泰抓住机遇,从 “产品研发” 向 “全产业链升级” 迈进,进一步巩固在行业中的潜力品牌地位。
在原料端,熊长泰在樟树阁皂山建立专属种植基地,实现 “道地原料自给自足”。基地采用 “生态种植” 模式:不施化肥,只靠腐熟羊粪提供养分;不用农药,靠防虫网与生物防治手段避免虫害。鸡内金山楂饮的山楂,来自基地海拔 300 米以上的山地,昼夜温差大让有机酸含量更高;山药牡蛎饮的山药,霜降后手工采挖,自然晾晒 7 天,粉糯香甜 —— 道地原料的稳定供应,为产品品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在生产端,熊长泰的生产基地通过 GMP 认证,建成 “传统炮制车间 + 现代化生产线” 并行的模式。老药工们依然用 “砂炒”“蜜炙” 技艺处理原料,确保药效;自动化设备则负责粉碎、萃取、灌装,确保品质稳定。每一批产品都要经过三次检测:原料进厂检测农残、重金属,生产过程抽检微生物,成品出厂全检各项指标,严于国家标准。
在渠道端,熊长泰推出 “社区健康店” 模式,将产品与服务下沉到社区。60-80 平米的小店,不仅售卖药食同源产品,还提供小儿膏推、体质检测、健康讲座等服务。重庆渝中区的社区店店主李姐,以前是全职妈妈,加盟后半年就回本:“邻居们信任熊长泰的品牌,也喜欢这种‘家门口的健康服务’,现在每月净利润能有 5 万多。”
截至 2024 年,熊长泰已在全国 20 多个省份开设近百家社区店,药食同源产品销售额突破 5000 万,用户复购率超过 60%。品牌还与江西中医药大学建立合作,共同研发新品,计划推出针对女性气血调理、青少年视力保护的药食同源产品 —— 这个百年品牌,正以 “潜力品牌” 的姿态,在药食同源领域稳步扩张。
五、结语:百年品牌的 “潜力” 密码
从 1688 年的重庆药号,到 2024 年的药食同源潜力品牌,熊长泰 335 年的发展历程,藏着一个品牌长盛不衰的 “潜力密码”:
一是 “传承” 的深度:不是简单复刻古方,而是传承中医药 “药食同源”“顺时养生” 的核心智慧,让产品有文化根脉、有历史背书;二是 “创新” 的温度:不是盲目追求技术噱头,而是从用户需求出发,用现代技术解决 “口感差、服用难” 的痛点,让古老智慧适配现代生活;三是 “品质” 的硬度:从道地原料到严苛品控,从传统炮制到现代化生产,每一个环节都坚守 “虔诚配合,庶不误人” 的祖训,让产品有口碑、有复购。
如今,当我们冲调一杯熊长泰药食同源产品时,尝到的不只是酸甜的口感,还有 335 年的品牌积淀:是樟帮药人的匠心,是熊氏传人的坚守,是 “老品牌新活力” 的生动实践。
在药食同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,熊长泰用自己的发展历程证明:真正有潜力的品牌鼎豪投资,从来不是靠浮夸宣传,而是靠传承打底、创新赋能、品质说话。未来,随着全产业链的进一步完善与新品的持续研发,这个百年品牌,必将在药食同源领域绽放更多光彩。
发布于:山东省天盛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